最近缺蛋,很多家庭都萌生了是否可以自己養雞的想法。就在寫玩學機的鐵人賽文章的時候,突然想起,以前好像有看過WiFiBoy 的論壇有人貼過改造孵蛋機的教學教案。上網查詢找到了楊老師的部落格:
早期研發版本
楊老師臉書上的早期實驗版本,是用積木組裝,很厲害吧? 那塊小控制板是 ESP8266 嗎?
課程最後實作版本:
楊老師上網選購了一台有加熱器且帶有自動轉蛋功能的孵化箱來改造,但為了課程需求,楊老師刻意切斷了原有控制加熱器與轉蛋馬達的功能,再把控制訊號線路與電源拉到機箱外,連接玩學機。
自然界中,母雞是用自己的體溫來孵化小雞,母雞體溫介於攝氏37度到39度之間。溫度不夠37度,蛋可能不會孵化,或是成長不完全就破殼,死亡率提高。超過39度,則很可能熱死。因此我們要利用溫濕度計來保持孵蛋機的溫度為38度之間。
孵蛋器可以用一個紙箱或保麗龍箱。再來準備一個熱源、一個溫溼度計與一個裝水的容器。在孵化雞蛋之前,要檢查孵蛋器的內部溫度,確定溫控器保持箱內溫度保持在38度之間,胚胎才能正常發育且提高孵化率。另外溫溼度計旁邊要有裝水的容器,保持濕度。楊老師的經驗是,保持在37 ~ 38.5 度是最理想的狀態。
在孵蛋箱中,常見的熱源有 40W 到 60W的燈泡、電熱絲或電熱片的材料。以燈泡為例,燈泡中間的溫度最高,為距離越遠,溫度遞減。雖說雞蛋放在37~38.5度的範圍一圈的位置最簡單,但是蛋的數量一多,要維持溫度就會變得相當困難。因此需要引入控溫器。
控溫器分為簡易型與精準型的PID控溫器,兩者差別在溫度變化差。如果只是小量孵化,使用簡易型即可。楊老師提醒讀者兩個訣竅,一是將控溫器的感測點放在蛋的附近,會讓控溫器所控制的溫度更精準。第二是控溫器都會有一定的溫度誤差,使用前,請與另外一個溫溼度計進行比較,確保溫度值的正確性。
孵化後
自己後來聯絡上楊老師,楊老師也很熱心地提供了範例程式碼給大家參考。在此,再一次謝謝楊老師。也希望讀者有興趣的話,能夠自己動手改造,讓孵蛋機控制程式能夠更加完善,再貢獻給社群。